「gladys」的全部文章

何謂『快樂』?

到底『快樂』是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問自己 — 我快樂嗎?又或問其他人,為什麼他不快樂?有錢快樂嗎?沒錢又是不是一定不快樂呢?有權力有地位快樂嗎?還是樂得清閒自在的人比較快樂?

「快樂」很多時候都是自己尋找的,沒有一個人可以告訴你,什麼是快樂?也沒有人可以肯定的給你一個答案!沒有絕對的標準,也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因為快樂是來自於自己主觀的感受,是一種態度。如果能夠做到「樂在工作、樂在生活、樂在學習」,那種悠然自得、輕鬆自在的感覺,便能帶給你快樂!

近年來很多人談及的『正向心理學』,無論在醫學界、宗教界中也慢慢開始在提倡。這是一種轉念正向思考的概念,人要做到自我催化,想辦法讓自己快樂,因為相信保持著快樂的人,磁場會改變,幸運就會跟著來。更有科學家及佛教僧侶等,一起對『心的轉化』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指出,經過多年修心的禪修者,會在腦部造成永久的變化,左前額葉外皮區的活動會明顯增加,帶來正面的情緒,表現出喜悅和熱情。當我們走向心靈道路,開始精進地修行時,經過數月或數年後,會達到關鍵性的轉折點,我們可以成為更好的人,也會對別人的快樂有所貢獻。

讓我們學習在忙碌的生活中,讓心靈上能夠有喘息的機會和空間。

『關關難過關關過』,想想自己是多麼的幸運才可以走到今天,盡量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來面對每一天。點點的關心、點點的問候,讓心中充滿著愛; 有愛的人,自然就會快樂,就會感覺幸福與滿足。學習釋放您的愛、讓自己快樂多一點,也讓別人一起感受到快樂。

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來面對每一天,心中充滿著愛,讓別人一起感受到快樂。

『快樂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

* 人心憂慮,屈而不伸;一句良言,使心歡樂。 — 箴言第12章35節

Anxiety in a man’s heart weighs him down, but a good word makes him glad. — Prv.12:25

將心比心

人生中難免會遭遇痛苦、生起煩惱,但我們不必為此而自我折磨。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缺點,不要將事情都看得那麼絕對,要用寬厚仁慈的心去對待身邊所有人,遇到問題要在自己身上找出原因。

人往往都是愛自己容易愛別人難,若能做到包容別人像容忍自己一般,設身處地的替對方著想,別人就不會再和你計較了。人與人之間是一種緣份,心與心之間是一種交流,情與情之間是一顆真心,將心比心就是做人的一種美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理念不同、做法不同,活法也就會有不同;不要去改變別人,做好自己便夠了。事情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永遠體會不到當事人的痛苦,有時候很隨意的玩笑,很可能對他人造成極大的傷害。做事要三思,多考慮他人感受,多理解他人難處,換位思考、體諒別人。

心是一杯茶,各有各的泡法,別人做什麼,想什麼,我們無法掌握、無法控制。學會以包容、寬宏大度的心,善良的言行去對待身邊所有人;把心放平,生活就是一泓平靜的水;把心放輕,人生就是一朵自在的雲。

心放平,生活就是平靜的水;心放輕,人生就是自在的雲。

一段默默的祝福,一句輕輕的問候,一次緊緊地依偎,一聲深深的安慰;「將心比心」就是這麼簡單,就是這麼美好⋯⋯

*耶和華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 — 詩篇第103章8節

The Lord is kind and full of pity, not quickly made angry, but ever ready to have mercy. — Psalms 103:8

養生之道系列 – 心開懷

如果要數說都市人最常做的運動項目,大家一定馬上就會說:「跑步、游泳、健身、打藍球、瑜珈等等⋯⋯」但『大笑瑜珈Laughter Yoga,相信大家可能會有點陌生;它是把傳統瑜珈的呼吸及拍打穴位按摩等技巧,結合了大笑活動,演變成一種新興的減壓運動。大笑瑜伽是由一位印度家庭醫生Madan Kataria於1995年所創,他致力研究使人快樂的方法,發現大笑可以幫助人快樂,於是推動大笑瑜伽,現時已超過60多個國家、地區都在推廣這種減壓運動。

精神科醫生指出,大笑能令腦部釋出內啡肽,可抗衡人體緊張時分泌的荷爾蒙皮質醇,達致減壓的效果。所以常常敞開胸懷大笑,對身體、情緒和社交健康都是有益而無害的。那麼,從科學的角度去探討,笑口常開的好處到底又會有多少呢?

  1. 笑容可促進情緒健康 – 幽默感和笑觸發大腦掌管情緒,獎勵中樞進而分泌多巴胺,讓我們情緒高漲,而且感覺愉快。
  2. 笑容扮演與人互動的重要角色 – 幽默感和笑可以促進人際關係,讓陌生人之間更容易拉近距離,也能促進家庭和婚姻和諧健康。
  3. 笑容可以增加魅力 – 研究顯示,有幽默感的男性更具魅力。在社交場合或工作面試時,有適當的幽默感,也能增加個人的吸引力。
  4. 降低不安和壓力 – 具幽默感或是樂觀的態度,可以幫助自己在遇到困難時,用正面的態度去分析和思考,提昇解決事情的能力。
  5. 有益呼吸系統健康 – 大笑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會馬上提高心率、呼吸率和攝氧量,我們會大量攝取新鮮空氣進入肺部,增進呼吸系統健康。
  6. 增進心血管健康 – 大笑時血管壁擴張,促進血液流通,除了增加血液循環外,也能進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7. 提升免疫力 – 負面情緒會干擾免疫系統運作,造成疾病抵抗力降低,而樂觀愉快的情緒則是對抗負面情緒的特效藥,笑一笑,疾病也不容易找上門。
路不通時,選擇拐彎;心不快時,選擇看淡;情漸遠時,選擇隨意。

多一些寬容、多一些大度,揮揮手、笑一笑,人生沒什麼大不了。路不通時,選擇拐彎;心不快時,選擇看淡;情漸遠時,選擇隨意。

*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 腓利比書第4章4節

Rejoice in the Lord always; again I will say, rejoice. — Philippians 4:4

讓生活充滿禪意的五種心態

生活中要有一點禪意,才會顯得幽默,才會活得開朗。『禪』不是佛教所專有,是每個人原本就具有的真心自性。大多數人都忽略了自身內在的寶藏,不斷追求外在事物的滿足,實在是反其道而行。參禪不需要選擇地點或時間,生活中到處都有禪,保持著五種正確的心態,助你體會出參禪的真正意義。

(一). 要用大心來參禪 – 禪者以天地為心,要有「宇宙是我心,我心是宇宙」的廣大心。大心就是菩薩心,能包容一切萬物,與萬物融為一體;心量越是廣大,禪心越能被發掘出來,有了逍遙安忍的大心量,則凡事皆可隨緣自在。

(二). 要用老心來參禪 – 老心是指「老婆心切」,參禪要用老婆心來參,關心諸事,處處幫助別人,時時關心他人,讓人歡喜,會與禪心相應。因此,在生活中,把握著這種護念有情的老心,眼睛所見、耳朵所聽都會有禪意了。

(三). 要用喜心來參禪 – 參禪是一種自然的、歡喜的事情,所以不能以悲苦的心來參究。參禪參到你腿子一盤,歡喜心立刻就生起,天地都浮現在眼前,所謂「禪悅法喜」;我們要從法喜裡探討禪心,在愉快中參禪,能得到禪悅法喜,自然流露,才是真修行。

(四). 要用愛心來參禪 – 有愛,心會柔軟、心會細緻。真正的禪者,對於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是愛惜有加;無論男女老幼,都能尊重接受。有了愛心,能與禪心相應,消除一切怨恨,懷著愛心來對待世間一切,生活充滿快樂,世界充滿美麗,娑婆就是淨土。

(五). 要用舍心來參禪 – 有了舍心,對個人擁有,不會罣礙太多,對外在一切,不會計較太多。舍心一起,禪心自然顯現;以平常心面對生活中的是是非非,讓身心放下才能輕鬆看淡。

禪是生活的智慧,是人生的哲理。有思路就有出路,有禪法就有辦法,有智慧就有一切。有了禪的智慧,人們就會轉凡成聖,點鐵成金,使生命別具一番風采和神韻 。

有思路就有出路,有禪法就有辦法,有智慧就有一切。

所以,你們該效法神,好像蒙慈愛的兒女一樣。也要憑愛心行事,正如基督愛我們,為我們捨了自己,當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獻與神。— 以弗所書第5章1-2節

Let it then be your desire to be like God, as well-loved children; And be living in love, even as Christ had love for you, and gave himself up for us, an offering to God for a perfume of a sweet smell. — Ephesians 5:1-2

生活就如修行

人生的必修課就是要學會接受無常,人生的選修課就是要學會放下執著

有人幫忙是幸運,應該心懷歡喜與感恩;沒人幫忙是命運,應該坦然面對與承擔。沒有人該為自己做什麼,因為生命本是自己的,自己得為自己負責任。

人生的必修課就是要學會接受無常,人生的選修課就是要學會放下執著

世界變化太快,身處紛亂繁擾之中,唯有在修行的路上,才有機會給內心找個居所,給靈魂找個安放之地。也許只有經歷了人生變故之後,我們才會洗盡鉛華,以一種更謙卑的姿態來看待這個世界。

一個人的生命,其實有兩次誕生;第一次是身體的出生,我們開始關注和適應外間的世界;第二次是心靈的覺醒,我們開始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

在人生的過程中,當我們意識到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困惑,內心極渴望尋找方法或途徑來解決這些問題時,就是心靈的覺醒了。

心靈覺醒了,就會透過不斷反思,通過外界的反饋來理解世界,認識自我。慢慢地就會明白,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問題都是自己造成的,每個心結都需要自己解開。

人生就如修行,是一種經歷和體驗,該把時間放在美好的事物上,享受活著的樂趣。不要為難自己,不與他人較勁,在生活和慾望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

生活就是一場修行,給你希望,讓你變得積極;給你磨礪,讓你變得堅強;給你挑戰,讓你學會解難。修行其實很簡單,認真過好每一天,用心做好每件事。

活在當下,努力工作,認真去愛;生命不息,修行不止。

*這律法書不可離開你的口,總要晝夜思想,好使你謹守遵行這書上所寫的一切話。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順利。 — 約書亞記第1章8節

Keep this Book of the Law always on your lips; meditate on it day and night, so that you may be careful to do everything written in it. Then you will be prosperous and successful.  — Joshua 1:8

「愛」與「包容」

『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崇高的感情,但這種感情並不是一經建立就永不枯萎、永不凋謝;相反地,它需要小心的呵護和灌溉,不斷的培植與更新,才可以茁壯地成長。在愛的路途上,特別是需要體諒和包容,能夠易地而處,多為別人著想,帶給別人正能量和快樂的同時,自己亦能感受到那種喜悅和被愛,這才是愛的最高境界。

愛一個人,就要包容對方,特別是在對方的一些缺點或弱點上。我們要以積極的態度和樂觀的心態去看待,更要以關愛的方式去提點對方,使之能不斷改進與克服。不要試圖強迫對方作出改變,畢竟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我們能做到的,就是鼓勵和給予信心,保持著客觀的態度替對方分析、聆聽、提供意見,並適時的作出協助。

  • 「愛是偉大的」,愛一個人,同時還要包容對方的家人及親友,要以寬容的心去融滙,就好像大海一樣,能容納百川。
  • 「愛是深重的」,我們要以廣闊的胸襟去容納不同性格、不同特質的人,裝得下那些愉快和不愉快的事情,經得起那些喜悅和痛苦的考驗。

相愛容易相處難,對別人的苛求和需索,其實是對對方不理解的表現,反映出這愛的不足。真正的愛是需要理解對方,不必苛求對方認同自己之餘,並能懷著一顆愛與包容的心,嘗試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問題。當彼此之間發生磨擦或誤會的時候,大家能以相互寬容的態度及信任度去處理,而不是由其中一方扮演犧牲者角色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只有「愛」與「包容」,這『愛』才能得到昇華、這『愛』才能達致永久。

只有「愛」與「包容」,真心真意的為對方設想、能理解對方的感受、能明白對方的需要,這『愛』才能顯得完全、 這『愛』才能得到昇華、這『愛』才能達致永久。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 哥林多前書第13章7節

It always protects, always trusts, always hopes, always perseveres. — 1 Corinthians 13:7

『人生』總會有辦法!

『 一日一笑 』— 你今天笑了嗎?

笑容,是一種無聲的語言;但它所擁有的力量,有時候竟可勝過萬語千言。

一個簡單親切的微笑,可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和隔膜,更能夠避免許多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真誠關懷的溫暖,是多麼的美好。

在這繁忙的工商社會,忙碌的節奏和便利的電子產品,形成了現今人情冷漠的世界。反而之更嚮往在鄉間生活,鄰里間那種寒喧問候、那種真誠關懷的溫暖,是多麼的美好。

我一直認為,『笑容』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事物,在我們面對喜愛的事物時,都會從心底裡發出自己最真誠的笑容,不需要刻意修飾,也不需要收藏,就是那麼的輕鬆自然。

笑容使人充滿正面的能量,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美好,社會上更加的和諧,就如春風般能溫暖人心,消除冷漠。

從今天開始,由您做起,感染身邊的家人、朋友、同事、同學 ⋯⋯ 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每一天,樂觀及正面的思考,用自己最真誠的笑容去好好的過每一天!

*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 箴言第17章22節

A joyful heart is good medicine, but a crushed spirit dries up the bones. — Prv.17:22

學會傾聽內心

有一天,父親找不到自己的手錶,邊抱怨邊在房間內東翻西找,但找了半天也沒找到。兒子悄悄進房間,不一會兒就找到了。父親問:「怎麼找到的?」兒子說:「我就安靜地坐着,一會兒就聽到滴答滴答的聲音,錶就找到了。」

是的,安靜…… 就會聽到滴答滴答的聲音…… 就找到了。我們整天東一下西一下,忙三忙四的,一會兒要這樣,一會兒想那樣,有時候反問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內心往往沒有答案,只有混亂的雜音與茫茫然一片…… 其實,越是焦躁的尋找,就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唯有平靜下來,才能傾聽到內心深處的聲音。

https://www.tiktok.com/@ciyihsu/video/7309110167101132034?is_from_webapp=1&sender_device=pc&web_id=7324300938733241857

偶然放慢步伐,安定坐下來,靜靜的與內心對話,多一點耐心和理解,少一些煩惱和抱怨,自然就會找到內心的安寧與幸福。不要刻意理會內心紛亂的思緒,這些思緒都是無常的,任由它們生起再消退,如同在空中飄飛的塵埃一樣,不用理會,自然就會飄落到地上。

多讓自己傾聽內心的聲音,漸漸地,內心自然就變得安定清凈了;時間久了,內心的智慧便會呈現與增長,讓你能更清楚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麼?或許你會發現,過去所追求的,或別人鼓吹的,根本並非屬於自己真正需要⋯⋯

寧靜是一種感受,是心靈的避難所

我們的心靈需要一片寧靜的天空,才能悉心梳理自己煩亂的思緒。寧靜是一種感受,是心靈的避難所,會給你足夠的時間去舔舐傷口,重新以明朗的笑容面對人生。隨著外在環境及內在心境的變化,「心」常常會不自覺地離開初衷,常提醒自己關注內心,便能逐漸找回屬於自己的生活步調。

*耶和華親近心中破碎的人,拯救靈裡痛悔的人,義人雖有許多苦難,但耶和華搭救他脫離這一切。 — 詩篇第34章18-19節

The Lord is near the broken-hearted; he is the saviour of those whose spirits are crushed down. Great are the troubles of the upright: but the Lord takes him safely out of them all. — Psalms 34:18-19

唯有心靈富足,才能活出健康人生!

現今社會著重市場經濟與物慾,令人變得越來越浮躁;精神上的缺失,信仰上的崩塌,使人的心靈變得越來越空虛和迷茫。很多疾病都源於物質生活的過剩,物質太多時,我們便會在選擇中迷失,最後,犧牲了原本應有更加健康快樂的生活。

百萬富翁想當千萬富翁,千萬富翁想當億萬富翁,這種對金錢或物質上無止境的追求,使人活得越來越累、壓力越來越大、心靈越來越虛空。我並沒有反對人們對物質或慾望的追求和渴望,但必須抱有一種正確的觀念和態度,就是「恰如其分、適可而止」,要記著『剛剛好便夠了』。不要因過多而變得浪費、不要因過剩而製造更多垃圾,萬物皆是如此,最後只回歸塵土。

知足者,身貧而心富;貪財者,身富而心貧。不是常說「知足常樂」嗎?「樂」是在於心中富有,心無牽掛。當一個人懂到知足、了無所求時,那就自然心不煩、身不疲、心能安了。當一個人吃得下、玩得動、睡得好時,那就離幸福快樂不遠矣!

每當我們做任何一件事前,請先問問自已,最終能得到心靈富足嗎?我們要懂得把心靈的富足與虛榮心的滿足作區分,心靈的富足是長久的,而虛榮心的滿足是暫時性的。心靈的富足是一種美,而這種美是沿自內心的快樂。做人最重要是品格、態度、思想觀念和人生價值,要讓心靈啟迪智慧,不能讓耳朵支配心靈。多一點快樂、少一點煩惱;不論財富多或少,只要活得開心自在便夠了。餓了就吃飯、累了就休息,生活想要什麼滋味,自已去加什麼調味;是甜、是酸、是甘、是苦,自已選擇、自已體會、自已細味。

唯有心靈富足,才能活出健康人生。

金錢上的富有,永遠彌補不了心靈上的貧窮;唯有追求心靈上的富足,才能活出更健康精彩的人生。

*因我的心為我一切所勞碌的快樂,這就是我從勞碌中所得的分。— 傳道書第2章10節

For my heart took pleasure in all my work, and this was my reward. — Eccl.2:10

平心靜氣

煩惱總是無可避免⋯⋯ 對於煩惱,有些人能夠輕鬆面對,時常保持平靜的心,對於發生的一切,不慍不火。但有些人火氣過大、內火攻心,一點就著,傷了別人也傷了自己。當怒氣如浪潮般不可遏止地向自己來襲時,最手足無措的人,就是自己;你說出了不想說的話,做了不適當的舉動,每一次生氣都在折損心靈。但憤怒的情緒總是說來就來,到底要如何將它阻擋在外?到底要如何保持平心靜氣呢?

動不動就生氣的人,心理狀態就像一條緊繃的橡皮,兩端都被緊緊拉扯著,自然痛苦到不得了。他隨時處於精神壓力相當大的狀態,沒有留餘地的空間,所以即使碰到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也會立刻應聲斷裂。

相反地,總是保持著一顆平常心的人就像有韌性、伸縮自如的橡皮,遇到任何狀況都可靈活地隨機應變。心情平穩,態度冷靜,不魯莽行事,一切都能處之泰然。

  • 從「心」開始不生氣吧 – 學會放下欲望、執著、競爭心、嫉妒…… 種種煩惱,學會不刻意做好人,學會等待,學會接受自己。
  • 從「身體」開始不生氣吧 – 穿上好走的鞋走到戶外,打掃做家事活動身體,悠哉地洗個澡…… 讓五感充分發揮作用,感受自己真真切切地活著。
  • 從「生活」開始不生氣吧 – 用心打理自己的儀容,挺直脊背、頂天立地。在一天中找個時間停下腳步休息,好好做菜、吃一頓飯,並且用心感受四季更迭……

活在現今的社會,心靈狀態就像被拉扯到極限的橡皮;唯有找回心靈的韌性,才可不再受憤怒的束縛。中醫養生以「養心」為最高境界,能保持中庸,情緒穩定最為難得。有一句禪語叫「隨所快活」,不管在任何場合,不要沮喪、不要逞強、不要緊張,按照自己原本的模樣生活 – 這就是禪的生活態度。任何時候,做最真誠的自己就好;看待別人也是,不要管他人的身份地位和立場,看見他最原本的面貌就好。不要高估,也不要看輕,若能察覺這個道理,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做回自己了。每個人都有他的美好與獨特的力量,當心情安靜澄澈,你的美好與力量就能盡情展現,自然每一天都是好日子,每一天都能結好緣。

*不輕易發怒的大有聰明,性情暴躁的大顯愚妄。— 箴言第14章29節

A patient man has great understanding, but a quick-tempered man displays folly. — Proverbs 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