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捨離的核心其實在於內心的改變,一個人能夠脫離對物品的執念,斷得了、捨得掉、離得開,才能成為物質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開展的第一步是篩選物品,選出與自己相稱的物品,過程中會通過自我察覺,而讓你更了解到真實的自己。
在考慮物品需不需要留下時,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先問自己會不會用它?什麼時候用?而不是從物品的角度判斷,這個還可以用,丟了很可惜。不用的東西積存太久,最終只會變成「垃圾」;比起凌亂,囤積問題會更為嚴重。
如果真的是很有紀念價值的舊物,別太為難自己,就留著吧!但對於未來的東西,絕對不該囤積,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用不著先作猜想。家裡雜物一多,不管收不收拾都會有心理負擔,好像總有一項工作等著自己去完成。想想你每次在整理雜物上浪費掉的寶貴時間、敗壞掉的美好心情,倒不如將時間留給陽光與美景。
在日常生活中,把不用的東西收拾好,整齊地裝進收納箱裡,這並不是斷捨離的原意。因為這根本沒有做到「離」,結果反而是家裡物品越加增多,打掃和整理都十分費勁。花時間收納不用的東西,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過了不久還是會恢復原貌,變得亂七八糟。 簡單的方法如下:
- 限制空間裡物品數量,數量少,才會有美感。
- 各收納空間只能放滿七成,要為以後的打掃留出通道。
- 一個地方若能擺放10件東西,只留下5件最喜歡的,盡量提昇自己的品味。
- 物品立著放,不要疊著放,可節省空間,拿取時能更迅速找到,且不會弄亂其他東西。
- 不管是食物還是其他東西,只購買當下需要用的,保持食物新鮮才能吃出健康。
斷捨離帶來的第一個結果就是,家裡東西的數量減少了很多,物品用後馬上放回原位,簡潔清晰,根本不用再浪費時間去整理。家裡所有物品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可以把屋內每個角落都打掃透徹乾淨,完全不會覺得有壓迫感,能令人心情放鬆自在。
斷捨離後,剩下的每件東西都是精挑細選的,每天和自己喜愛的東西生活在一起,身心會顯得特別愉悅。克制不理性的消費後,節省到的金錢,便能更靈活地運用,漸漸會發現自己整個人散發的氣場都變得不一樣了。
*各樣美善的恩賜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從眾光之父那裡降下來的,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 — 雅各書第1章17節
Every good and true thing is given to us from heaven, coming from the Father of lights, with whom there is no change or any shade made by turning. — James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