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覺察

全面提升自我認知的五個層次

『花蓮七星潭』UuTw.Net

完整的自我認知(Self-awareness)是指對自身的全面理解,包括對自己內在的思想、情感、行為、價值觀和動機的深刻認知與反省。它不僅僅是一種自我觀察的能力,更是一種深刻洞察和理解自我存在的複雜性,能夠全面把握自己的優點、缺點,並了解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

自我認知的五個層次

  1. 身體層面:這是最基本的自我認知,指對自己身體的覺知和理解,包括自己的外貌、身體健康、體力和能量水平。許多人首先從這個層面認識自我,但這僅是表面的層次。
  2. 情感層面:這一層次包括對自己情感的理解,知道自己會如何反應、如何表達情緒,並能夠辨識出情緒的來源。情感自我認識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處理和管理內在情緒波動,如憤怒、悲傷、快樂等。
  3. 思想層面:思想自我認知是指對自己思維模式、信念系統以及價值觀的認知。這層次幫助我們理解我們是如何看待世界、如何作出判斷以及為什麼我們會有某些固定的看法或態度。
  4. 行為層面:這是指對自己的行為方式有清晰的認識,了解自己的行為對他人及自身的影響。透過行為的反省,我們可以發現自己是否會在某些情境下做出重複的行為模式,以及這些行為是否符合我們的價值觀。
  5. 靈性層面:靈性自我認知涉及到更深層次的自我覺知,即對生命意義、自我存在的根本問題、宇宙的關聯性等更深層次的探索。這一層次往往與冥想、哲學思考或宗教信仰有關,旨在追尋自我和宇宙的真正本質。

自我認知的過程

完整的自我認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不斷深入和擴展的過程。這一過程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 觀察與反思:觀察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為,並進行深入反思。透過這種觀察,我們可以發現自己有時候的行為和感受是無意識的反應,或者是長期習得的模式。
  2. 接納與理解:當我們看到自己的一些缺點或負面情緒時,需要以接納的心態去理解它,而不是急於否定或逃避。接納自己內心的黑暗面是自我成長的重要步驟。
  3. 辨識模式:自我認知的一個重要部分是辨識出我們思維、情感和行為的固定模式。這些模式可能會阻礙我們成長,因此理解它們的來源可以幫助我們進行改變。
  4. 自我調整與改進:在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強項後,我們可以開始調整行為和思維,朝著更健康、更積極的方向發展。這包括學習控制情緒、改變思維定勢,以及培養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5. 靜心與冥想:通過冥想和靜心,我們可以達到更高層次的自我覺知,讓我們能夠與內在的自己保持聯繫,發現心靈深處的智慧和真相。這種方法能幫助我們脫離表面的思維和情感波動,進入更深的自我探索。

完整自我認知的好處

  1. 提升情緒智慧:自我認知使我們更能覺察自己的情緒,從而更好地管理情緒反應。這能夠改善我們與他人的互動,增強同理心。
  2. 增強自我接納:通過深入的自我認知,我們能夠更好地接納自己,包括缺點和不足。這種接納帶來的內心平靜能幫助我們減少焦慮和自我批判。
  3. 提高決策能力:當我們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的價值觀、需求和目標時,做決策變得更加清晰。我們不容易被外界的壓力或他人的期待所左右,能夠做出符合自己本性和需求的選擇。
  4. 加強人際關係:自我認知能幫助我們在與他人的互動中更加真誠和透明。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也因此更容易理解他人,這能改善我們的溝通和人際關係。
  5. 促進內在平衡:完整的自我認知能讓我們達到內在的和諧與平衡,不再被外在的環境和條件左右,能夠保持內心的穩定和安寧。

自我認知的挑戰

  1. 自我防衛機制:我們的心理常常會運用防衛機制來避免面對不舒服的事實或真相。例如,逃避、不承認自己的缺點,或者為自己的錯誤找藉口。
  2. 社會壓力與外界影響:現代社會充斥著各種標準和期望,這些可能會導致我們遠離真正的自我,去迎合社會的要求或他人的期待。
  3. 恐懼面對真實自我:完整的自我認知需要勇氣,有時候我們不願意看到內心的黑暗面,或者面對自己的弱點和不足,這使得自我認知的過程變得更加艱難。

總結

完整的自我認知是一個持續的、自我探索的過程,它讓我們了解自己內在和外在的各個層面,並且以接納和理解的態度面對自己。自我認知帶來的情緒智慧、內在平衡和決策能力有助於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做出更好的選擇,並且建立更加和諧的人際關係。儘管這一過程充滿挑戰,但它也是我們成長和實現自我真正潛力的關鍵。

糊塗過,快樂活

人活著,健康才是最重要,活得糊塗一點、瀟洒一點,就會快樂一點。糊塗一點,讓自己的心隨風而動,隨雨而下,大事明白,小事糊塗;瀟洒一點,讓自己有一個好的心態,做人拿得起,做事放得下。

過去的就讓它永遠的成為過去,希望總在明天等著你

人生苦短,快樂一點,珍惜自己的生活,珍惜自己的生命,享受自己的人生。過去的就讓它永遠的成為過去,希望總在明天等著你,讓心自由地飛翔,忘記所有的痛與愛,活出一個豁達開朗的自己!

忘記年齡,不要讓年齡成為自己變老的理由,不管年紀多大,只要有一個好的心態,走自己的路,別人怎看也沒所謂。

其實,簡單平凡的生活才是最大的幸福。忘記怨恨、拋卻名利,拿得起,放得下,審時而拿,度勢而放。做平常事,做平凡人,保持健康的心態,保持平衡的心理;以最美好的心情來對待每一天,那每一天都會充滿著陽光,洋溢著希望。

學會放鬆,人生輕鬆;好心情從自我放鬆開始,別讓他人掌控自己的心靈,活的方法不同,活的心情就會不同。好心情來自「一念之差」,把自己從壞心情中解脫出來,努力擺脫自尋煩惱的困境,心胸開闊才能帶來健康。

擁有從容的心境,心靈便會安怡;心情好,人生就會變得美好。別杞人憂天,別只顧抱怨,寬容自己,別和自己過不去;用平常心,面對平凡的生活,享受精彩的人生,每天都將會成為美好的一天。

*你們雖然沒有見過他,卻是愛他;如今雖不得看見,卻因信他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 彼得前書 第1章8節

To whom your love is given, though you have not seen him; and the faith which you have in him, though you do not see him now, gives you joy greater than words and full of glory. — I Peter 1:8

施比受更有福

幫助別人是一件讓自己快樂的事情,付出是一種享受施與的快樂。

人與人溝通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給予,另一種是接受。很多人喜歡接受,但是他們沒有想過,其實給予比接受更能讓人快樂、給予比接受更有價值。『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幫助別人是一件讓自己快樂的事情,付出是一種享受施與的快樂。當我們幫助別人時,其實也是在幫助自己,不要期望他人回報,看到別人快樂,自己的心裡也會很甜。

在生活中,不要只想著從別人身上得到什麼,而應該想想自己能給予別人什麼?當別人需要幫助時,應該給予最真誠的幫忙。給予最重要的並不在於物質,而在於人性,付出並不是意味著要為別人犧牲,而是用自己的能力去成就他人,豐富別人的生命。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不滅的火,當你能用這團火照亮自己之餘,能再惠及他人時,你將會發現從中可收穫得更多。助人為快樂之本,任何人都會遇到困難,用真誠地給予幫助,能換來兩者都快樂。『已欲利,先利人;己欲達,先達人。』我們處於同一個天空下,你不是一個人生活著,很多時候都需要別人的幫助,而站出來幫助你的,往往就是那些你曾經幫助過的人。

為「獲得」而快樂,只是一個人獨享的快樂;為「給予」而快樂,卻成就了雙向的快樂。在地球上很多物質,本來就是大家共同擁有的,太陽不只照耀你一人,春風不只吹拂你一個。看似屬於個人的物品,我們的學識、能力、財富,其實也來自於社會,如何運用這些東西或能力去回饋社會,才是人生應有的價值所在。

給予是一種快樂,懂得給予,就像鳥兒給予森林美好的音樂,魚兒給予江河生機和靈氣。『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給予是快樂的源泉之一,付出實際是幫助自己,因為它讓你也感受到快樂。在日常的生活中,多為他人設想與幫忙,自己也會在不知不覺中體會到真正的快樂。

*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 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 使徒行傳第20章35節

In everything I did, I showed you that by this kind of hard work we must help the weak, remembering the words the Lord Jesus himself said: ‘It is more blessed to give than to receive.'” — Acts 20:35

一輩子,什麼最重要?

人這一生中,好像永遠都弄不明白什麼是最好?什麼才是對自己最重要?沒錢的時候、覺得有錢最好,有錢的時候、覺得錢越多越好。沒車的時候、覺得有一輛車子代步就好,有車的時候、覺得要擁有名車才好。沒房的時候、覺得有瓦遮頭就好,有房子的時候、覺得要擁有豪宅才夠好。我們窮一生的時間在追逐名和利,最終到底得到了什麼?說錢最重要,但錢也有買不到的東西;當人生走到盡頭時,無論是金錢、車匙還是門匙,都只是交到別人手裡罷了!真正最好最珍貴的,永遠只屬於你自己的,就只有是健康的體魄,就只有它才是你這一生中的無價寶!

健康的身體,任憑你用再多的金錢也買不到、換不來,沒了健康的身體,就沒辦法追求更好的生活。身體一旦跨了,健康一旦沒了,人生就變得沒那麼色彩了!

  • 有錢有健康叫「資產」、有錢沒健康叫「遺產」
  • 今天不養生 明天養醫生、今天不保養 明天養醫院

可悲的是,你養了醫生也不一定可找回健康,你養了醫院也不一定能回復青春。俗語說:「閻王要你三更走、絕不留你到五更」,上天如真要收回你的生命,你又豈能違抗天命呢!但這世上仍然有很多人,寧願養車養房養名牌,也不懂得好好保養自己;人生就這麼一次,請好好愛惜自己生命吧!

一日之計在於晨
幸福,不取決於財富,它來自感覺;快樂,不取決於成敗,它來自知足。

幸福,不取決於財富,它來自感覺;快樂,不取決於成敗,它來自知足。健康的活著、平淡的過著,開心的笑著、合理的忙著,就是一種完美、就是一種財富,就是一種恩典、就是一種幸福。

健康是最大的財富 Good health is over wealth.

*敬畏耶和華心存謙卑,就得富有、尊榮、生命為賞賜。— 箴言第22章4節

Humility and the fear of the LORD , bring wealth and honor and life. — Prv.22:4

懂得放下自能安心

人生的幸福其實很簡單,只是一個放下的過程,放下悲傷就會收穫希望,放下痛苦就會收穫美好,放下慾望就會收穫快樂。想要擁有快樂就要懂得放棄,放棄一些不必要的,就會得到人生的幸福。

很多人一生中都在跟名利、身份、地位、成就、金錢在追逐,渴望擁有很多很多,但卻誤解了生活快樂的真正含義。真正的快樂,絕不是來自於外界那些看似琳琅滿目、五光十色的誘惑,而是深藏在人類心靈中的一種純真與質樸。

有一位新來到佛寺的小和尚,對什麼都感到好奇。秋天到了,禪院裡紅葉飛舞,小和尚跑去問師父:「紅葉這麼美,為什麼會掉呢?」師父笑了笑說:「由於冬天漸漸地來了,樹撐不住那麼多葉子,只好捨去。這不是放棄,是放下!」

冬天真的來了,小和尚看見師兄們把院子裡水缸的水全部倒乾淨,又跑去問師父:「好好的水,為什麼要倒掉呢?」師父笑了笑卻說:「由於冬天很冷,水結凍膨脹,會把缸撐破,所以要把水倒乾淨。這不是真空,是放空!」

大雪紛飛,厚厚的積雪,一層又一層,堆積在幾棵盆栽的龍柏上,師父吩咐徒弟合力把花盆搬倒,讓樹躺下來。小和尚又不解了,便問道:「龍柏好好的,為什麼弄倒?」師父的臉此時一怔:「誰說好好的?你沒看見積雪已把柏葉都壓塌了嗎?再壓就會斷了。那不是放倒,是放平,為了保護它,把它躺平休息休息,等溶雪後再把它扶起來。」

用平常心來看待世間的一切,自然會獲得心靈的安穩與平靜。

人只要能做到放下、放空、放平、放心,那麼人生也就能解脫了。人世間的事情無常多變,在各種磨難面前,在各種誘惑面前,我們都不要屈服;在物慾橫流的世界中保持著一顆平常之心,用平常心來看待世間的一切,自然會獲得心靈的安穩與平靜。

*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 — 約翰福音第16章33節

I have said all these things to you so that in me you may have peace. In the world you have trouble: but take heart! I have overcome the world. — John 16:33

一輩子,3萬天⋯⋯

一輩子,三萬天,( 30000 ÷ 365 = 83年) ,如果活到八十三歲,大概只有三萬天。很多人以為過了今天就有明天,過了明天會有後天,過了後天還有大後天。然而,人生其實很短暫,人生短短三萬天,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總在不知不覺間流逝。

著名作家蔣丹說過:「人來世上是個偶然,而走向死亡是個必然。」能夠健康地活著,應該好好用心感悟生命的過程。當你在為了理想努力打拚時,不要忘記欣賞沿途的風景,或許人生的意義,不過是嗅嗅身邊每一朵綺麗的花朵,享受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而已。

人生短短三萬天,不要等到生命走到盡頭時,才後悔沒有停下來享受過生活。不要讓自己帶著遺憾地離去,試著把自己的目光從繁忙的工作、瑣碎的家務中挪開;踩著細碎的陽光走向林蔭小道中散步,又或悠閒地躺在椅子上,欣賞窗外柔和的月色⋯⋯ 用心去觀察,用心去感受,或許你會發現,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一幕幕美麗的風景!

生活本是豐富多彩的,除了工作、學習、金錢、名利以外,還有許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們去體會。一頓美味的飯菜、一家溫暖的幸福,藍天白雲、花紅草綠,飛濺的瀑布、浩瀚的大海,雪山的壯麗、草原的遼闊等。讓我們把眼光從「圖功名」、「治生產」上稍稍挪開,去關注一下大自然的美好吧!

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享受生活中的樂趣,體味最燦爛的時光,活出最精彩的人生。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善待此生,改變活法!天空這般蔚藍,樹木這般翠綠;生活,原來可以這樣的安寧和美麗。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享受生活中的樂趣,體味最燦爛的時光,活出最精彩的人生。

*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 腓立比書第4章13節

I can do all this through him who gives me strength. — Philippians 4:13

看透人生,三不問⋯⋯

或許你會覺得生活從來不容易,每天活著總伴隨很多煩惱和挑戰,到底要怎樣做,才可令自己活得更開心健康呢?說到底,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毀於「自尋煩惱」上,唯有看透世間事,明白箇中意的聰明人,方能置身事外、恬然自安。

https://www.tiktok.com/@ciyihsu/video/7319147658021473543

聰明的人,懂得調節自己的情緒,不會輕易地被外在環境或事物影響自己的心情;看淡世間滄桑,內心安然無恙。不問過去,因為過去了已經回不來;不問現在,因為現在也將會成為過去;不問未來,因為無法預知未來。

成熟的人不問過去 – 人生,本來就是不斷地在艱辛的旅程中遊走,無論是你或我,都只是這趟旅程的過客,所以不必為了過往的事而傷懷,不要讓太多昨天佔據了自己的今天。過去,或許有很多令人傷心遺憾的往事,但無論你多麼在意,都己經追不回;只有放得下痛苦,才能拿得起幸福。與其為不值得的人和事上折磨自己,倒不如把時間留給更值得付出的人。活著,就要學懂灑脫一點,才是愛自己最好的方法。

努力的人不問現在 – 或許你現在感到迷茫、焦慮、疲憊、力不從心,或許你現在感到困惑、苦惱、傷心失意,但是無論怎樣,你亦千萬不可因此就自暴自棄或懷疑自己。人生本來就像「存錢筒」一樣,你投入一分努力,將來總會有一分收穫;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只要肯努力,什麼時候都不晚。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滿,就是不平凡。縱使現在有多麼艱難,以後回頭再看時,便會發現根本不算一回事。時間,是治癒的良藥,經歷得多了,自然就懂了。得意時看淡、失意時看開,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計較;隨遇而安、順其自然、心胸豁達、樂得消遙。

豁達的人不問未來 – 人,常常都喜歡替未發生的事作很多不必要的假設和憂慮,其實一切事情上天早已安排好,只要等到通當時機,答案自然會知道,我們又何需自找麻煩呢!收起煩惱、笑對生活,別把人生想得太難,誰不是這樣走過來的?珍惜現有的一切,好好努力把握,才不會讓自己後悔。放鬆心情、擴闊胸襟,再大的困難也要保持心平氣和,自然就能安然渡過。

過去的、別再遺憾,現在的、加倍珍惜,未來的、無需擔憂。山有山的高度,海有海的深度,人有人的量度。『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 馬太福音第6章25節

So I say to you, Take no thought for your life, about food or drink, or about clothing for your body. Is not life more than food, and the body more than its clothing? — Matthew 6:25

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人因為不明瞭事理,所以日子過得很痛苦;其實並沒有人讓他痛苦,痛苦是來自於自己。我們摸摸良心,誰讓你痛苦?只有當你自己做了不該做的事,要自食其果時,就會良心不安、內心在自責,令自己感覺痛苦。

我們追求金錢,覺得錢很重要,但是錢只有相對的重要性,不是絕對的重要。當你需要用時,它便有價值,但當你很富有,而錢只是在銀行存放著時,那金錢便只代表著一個數目而已,並沒有絕對的需要性。

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被物慾所操弄,一直拚命的追求金錢、名利、榮譽、享受,拚命的為了嚮往及追逐那些外在的東西而勞苦奔波。但擁有了並不代表就能快樂,因為無止境的追求,反而會令人更容易陷入金錢的牢籠中,被金錢所牽引及控制,會活得更痛苦、更不快樂!

與其說我們在賺錢,倒不如說我們是在被錢所賺;金錢賺走了我們的青春、賺走了我們的美貌,賺走了我們的時間,最終賺走了我們寶貴的生命。人一生短短不過幾十年,卻偏偏成為了金錢的奴隸,這樣值得嗎?

今日的執著,會造成明日的後悔,唯有學懂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今日的執著,會造成明日的後悔,唯有學懂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就沒有煩惱。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它是最美好的,那是因為不夠了解,只被外表所吸引著。但當有一天,你深入了解或擁有過後,便會發現原來那並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追求沒有錯,但應懂得量力而為、適可而止,麻木的追求,只會帶來痛苦。人生四然:來是偶然,去是必然,盡其當然,順其自然。

*你們必須忍耐,使你們行完了神的旨意,就可以得著所應許的。 — 希伯來書第10章36節

For, having done what was right in God’s eyes, you have need of waiting before his word has effect for you. — Hebrews 10:36

正念 – ( III )

卡巴金博士設計的「正念減壓療法」課程,透過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冥想練習、冥想瑜伽來進行訓練。正式的冥想練習包括:呼吸注意訓練、身體感覺掃描、行禪和食禪等;非正式冥想則強調我們將注意力轉移到當下的感知上。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整有系統的正念減壓訓練,通常需要持續8至10周;平均每周至少2小時密集的正念冥想訓練,或者正念式瑜伽訓練。

哪些人需要正念?

  • 處於高壓競爭環境的上班族、經營者、運動員
  • 長期受疼痛、失眠、疲勞、焦慮、緊張所困擾的人
  • 希望提昇情緒管理能力與改善人際關係的人
  • 希望提升自信與喜悅的人

進行正念練習的方法 :一般練習以3至5人一組,時間約1小時左右,引導人先通過正念呼吸練習引入,再作科學的心理學引導介紹,最終讓我們回歸當下,專注此刻。

五個R策略,讓心靈煥然一新:

  • Review 回顧經歷、去苦存樂
    – 借助相片、影音、文字的紀錄或紀念品的分享,重新整理和歸類自己這一整年的記憶,讓幸福快樂好好地包裹在我們的記憶中。
  • Reset 重設步調、體驗慢活
    – 嘗試替自己安排一個悠閒的假期,享受慢活的樂趣,把生活步伐調慢至少50%,包括:進食、走路、說話都盡量放緩。
  • Retreat 自我沉澱、洗滌心靈
    – 重新思考自己在家人、朋友、同事間的定位,以及人生目標。可藉著個人不同的宗教信仰作引導,協助排解出對與錯,並有效地作出跟進和改善。
  • Repair 修補關係、重塑人際網絡
    – 重新聯絡舊朋友,可致電或登門拜訪,又或利用E-mail、Facebook、Instagram等,鼓起勇氣修復緊繃或破裂的關係。
  • Reward 犒賞自己、享受回饋愉悅
    – 在過去的一年當中,總有自己喜愛但被遺漏掉的東西,可能是一部電影、一張專輯或一本書,又或是一餐美食料理,把這些遺憾補償起來,心情自然就會變得愉快。
只要有了覺察,都可以是新的開始。

這個世界不是直線進行,學了正念也不一定從此幸福美滿,進進退退的情況是很正常的,沒有人可以例外,因此不需要自責。你懊悔上一刻 (昨天),期待下一刻 (明天),卻忘了身處的當下可以即刻發揮真正的力量。每一刻,只要有了覺察,都可以是新的開始。

*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 約翰福音第16章33節

I have said all these things to you so that in me you may have peace. In the world you have trouble: but take heart! I have overcome the world. — John 16:33

正念 – (I)

正念 (mindfulness) 源於古老的佛教禪修 (meditation),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醫學榮譽教授 喬.卡巴金 (Jon Kabat-Zinn,PhD) 將正念引入西方主流社會,並應用於醫學上。他認為:「正念是有意識地覺察,專注於當下這一刻,而不附加任何主觀的評判。」

喬.卡巴金教授自設了減壓診所,把正念介紹給需要應對壓力挑戰的病患者和普通人,並設計了「正念減壓」課程(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 ,協助病人以正念禪修的方法去處理壓力、疼痛和疾病,獲得多方的肯定。他的多本暢銷著作,被翻譯成為三十多種語言。其對歐美正念的發展貢獻卓越、獲獎無數,曾應邀至美國白宮指導官員正念減壓;前英國首相卡麥隆,更邀請他至首相府商討如何以正念來幫助國家。

正念包含:有意識地覺察、專注於當下、不主觀評判三個重要元素

『正念』包含了以下三個重要元素:

有意識地覺察 – 正念的覺察,並不是那種模糊不清的知道,而是對正在進行的事情進行深度關注。例如:平常我們吃飯時,一邊吃飯一邊聊天,如果突然問你剛才那一口飯是什麼味道?你可能半天也說不出話來, 因為這種感受是模糊的,這和正念進食的狀態是完全不一樣。正念進食,需要你專注於吃飯這一件事,而且是仔細地觀察和感受每一口飯,米是不是有點硬、菜是什麼味道等等⋯⋯ 這些我們看似平時不會注意到的事情,其實正好就是鍛鍊我們思維的最好時機!

專注於當下 – 我們常常發現腦袋中有很多亂七八糟沒有意義的思緒,都是由過去某件事,或未來某個可能性所引發的連鎖反應。這些事除了讓我們思緒混亂、陷入恐懼痛苦之中以外,對於現在的我們根本沒有絲毫正向的影響。所以我們應該讓自己專注於當下的時刻,若發現自己又習慣性地去想過去和未來時,就馬上把注意力慢慢拉回到當下。這樣的練習會有助於提昇我們的專注度,能更快地從不良情緒中抽身離開,並對體驗採取一種好奇的、開放的、接納的態度。

不主觀評判 – 我們太容易對一件事作出批判了,在生活中人們往往都充滿著對自己、對別人的評價,而正念就正正是需要我們學習怎樣從客觀的角度去觀察一件事。這種練習能幫助我們專注自己的內心,不被任何情緒浸染,能擁有更加平靜、愉悅的內心感受。正念告訴我們,世界是一面反射的鏡子,包含:清晰、接納、公正、開放、寬容、和藹。修習正念時,我們能覺察和意識到生活中正在發生的一幕幕畫面,而不會迷糊地陷入其中或懵然不知。正念意味著全然感受生命 (即使有時候會很痛苦),對每一種體驗都充滿好奇心和勇氣,並於任何時候都要保持淡定,作出冷靜明智的決定,而不是批評、爭辯、和意氣用事。

實際上,正念對所有人 ,包括:心理焦慮、抑鬱、食慾減退、疲乏、睡眠差、身體疼痛的患者, 與及非腫瘤患者都有很好的效果。「正念練習」通過讓人們專注於呼吸、專注於感受或其他事物,來訓練自己的頭腦,達到清晰專注的狀態,從而擺脫負面情緒對人的糾纏,提昇個人的心理健康程度。

* 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 — 詩篇第16章11節

You will make clear to me the way of life; where you are joy is complete; in your right hand there are pleasures for ever and ever. — Psalms 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