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 – (I)

正念 (mindfulness) 源於古老的佛教禪修 (meditation),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醫學榮譽教授 喬.卡巴金 (Jon Kabat-Zinn,PhD) 將正念引入西方主流社會,並應用於醫學上。他認為:「正念是有意識地覺察,專注於當下這一刻,而不附加任何主觀的評判。」

喬.卡巴金教授自設了減壓診所,把正念介紹給需要應對壓力挑戰的病患者和普通人,並設計了「正念減壓」課程(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 ,協助病人以正念禪修的方法去處理壓力、疼痛和疾病,獲得多方的肯定。他的多本暢銷著作,被翻譯成為三十多種語言。其對歐美正念的發展貢獻卓越、獲獎無數,曾應邀至美國白宮指導官員正念減壓;前英國首相卡麥隆,更邀請他至首相府商討如何以正念來幫助國家。

正念包含:有意識地覺察、專注於當下、不主觀評判三個重要元素

『正念』包含了以下三個重要元素:

有意識地覺察 – 正念的覺察,並不是那種模糊不清的知道,而是對正在進行的事情進行深度關注。例如:平常我們吃飯時,一邊吃飯一邊聊天,如果突然問你剛才那一口飯是什麼味道?你可能半天也說不出話來, 因為這種感受是模糊的,這和正念進食的狀態是完全不一樣。正念進食,需要你專注於吃飯這一件事,而且是仔細地觀察和感受每一口飯,米是不是有點硬、菜是什麼味道等等⋯⋯ 這些我們看似平時不會注意到的事情,其實正好就是鍛鍊我們思維的最好時機!

專注於當下 – 我們常常發現腦袋中有很多亂七八糟沒有意義的思緒,都是由過去某件事,或未來某個可能性所引發的連鎖反應。這些事除了讓我們思緒混亂、陷入恐懼痛苦之中以外,對於現在的我們根本沒有絲毫正向的影響。所以我們應該讓自己專注於當下的時刻,若發現自己又習慣性地去想過去和未來時,就馬上把注意力慢慢拉回到當下。這樣的練習會有助於提昇我們的專注度,能更快地從不良情緒中抽身離開,並對體驗採取一種好奇的、開放的、接納的態度。

不主觀評判 – 我們太容易對一件事作出批判了,在生活中人們往往都充滿著對自己、對別人的評價,而正念就正正是需要我們學習怎樣從客觀的角度去觀察一件事。這種練習能幫助我們專注自己的內心,不被任何情緒浸染,能擁有更加平靜、愉悅的內心感受。正念告訴我們,世界是一面反射的鏡子,包含:清晰、接納、公正、開放、寬容、和藹。修習正念時,我們能覺察和意識到生活中正在發生的一幕幕畫面,而不會迷糊地陷入其中或懵然不知。正念意味著全然感受生命 (即使有時候會很痛苦),對每一種體驗都充滿好奇心和勇氣,並於任何時候都要保持淡定,作出冷靜明智的決定,而不是批評、爭辯、和意氣用事。

實際上,正念對所有人 ,包括:心理焦慮、抑鬱、食慾減退、疲乏、睡眠差、身體疼痛的患者, 與及非腫瘤患者都有很好的效果。「正念練習」通過讓人們專注於呼吸、專注於感受或其他事物,來訓練自己的頭腦,達到清晰專注的狀態,從而擺脫負面情緒對人的糾纏,提昇個人的心理健康程度。

* 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 — 詩篇第16章11節

You will make clear to me the way of life; where you are joy is complete; in your right hand there are pleasures for ever and ever. — Psalms 16:11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