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彙整: 養生

活在當下

人生就像迷宮,上半生尋找入口,下半生尋找出口。歲月匆匆、光陰有限,在這個日益繁雜的現代都市中,大多數人為了爭取身份、名譽、地位、金錢,穿梭往來於浮生之中,忽略了生活中的快樂點滴。其實很多時候,美好的風景就在眼前,美好的事物就在身邊,只是我們都沒有察覺、把它忽略。人要活得快樂,就要活在當下,因為當下才是最美、最珍貴的生命記憶。

每天早晨,從睡夢中醒來,花十分鐘時間靜坐冥想,這是一天中最珍貴的時刻。

每天早晨,從睡夢中醒來,花十分鐘時間靜坐冥想,這是一天中最珍貴的時刻。有助你接近更深層、更專注和更真實的自己,讓這份平和的心境守護自己一整天,並助你時刻覺醒於當下。

當緊張的時候,嘗試深呼吸來緩和心境,回到當下的自身感受,從頭腦轉向身體,在身體周圍築起保護的能量場,幫助我們輕鬆愉悅地應對外界的干擾和壓力。

每天安排點時間,做自己真正喜愛的事情,合理地分配時間,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是活在當下的好辦法。世間最美的風景,存在於每一刻當下的小角落裡;留心身邊細微的美好事物,把所有的小確幸都盡收眼底,當你享受的快樂越多,你就越能活在當下。

每一刻當下,用心去聆聽內在的聲音;經常尋求內在的指引,會幫助我們更接近宇宙真相,更感悟宇宙智慧,更好地在每一刻當下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不要匆忙地邊吃飯邊看電腦或手機,不管生活節奏有多快,吃飯時候就要慢下來,用心享受每一粒米飯的香甜,品味每一口菜餚的美味,感受食物為自己身體提供的營養。

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不要死命抓著不放,不要再糾結、後悔、惋惜。如果你不能很好地活在當下,那麼未來便只是過去的重複。不要忘記我們來地球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尋找樂趣;多做一些能讓自己感到快樂和充滿活力的事情,才是每一個當下最好的詮釋。

不斷地學習和成長,不斷地嘗試和體驗,擴闊自己的視野,拓展自己的邊界。人生短短幾十年,好好活在當下,讓自己每天都能有個好身體,好心情,天天都是精彩燦爛的一天!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 — 傳道書第三章1-2節

To every thing there is a season, and a time to every purpose under the heaven. A time to be born, and a time to die; a time to plant, and a time to pluck up that which is planted; — Ecclesiastes 3:1-2

養生之道系列 – 健康飲食 (下)

中醫養生主張從飲食中吃出健康,通過飲食來調養身體,首先要趨利避害,建立起科學的生活習慣,改掉那些胡亂吃、隨便吃、不規律的吃等不良習慣。一個好的飲食習慣,不僅能讓人看起來更漂亮光采,最重要能強健體魄、有益健康,從而提高了生命整體質量。

規律用餐、合理搭配是「食養」的基本原則,同時還要配合食物種類多樣化,適當的搭配,五味適中。進食時要細嚼慢咽,不可以暴飲暴食,若能以精緻的食具配上佳肴,更能提昇吃飯的好心情,感覺著滿滿的溫馨和幸福感。另外,食物還需與年齡、體質、地域環境、季節天氣等相互適應和配合,才能達致更佳的養生效果。

按時進餐、適量進食,是保持人體陰陽平衡,維護營養物質有節律性吸收的主要關鍵

對於味道好、營養價值高的食物,人們自然喜歡多吃,但其食用方法對食物營養的吸收,與及腸胃健康等都有著莫大的關連。按時進餐、適量進食,是保持人體陰陽平衡,維護營養物質有節律性吸收的主要關鍵,亦是食養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細嚼慢咽可充分發揮口中的津液灌溉五臟六腑,潤澤周身的作用。由於津液中的多種酶、維生素、有機酸等物質,有助消化、潤潔、抗菌、抗毒和防癌等作用;過量、暴飲暴食、縱容口腹、大吃大喝,都極易損傷脾胃而得不到充分消化,酷烈之氣易內蝕臟腑而引發疾病。

食物具有寒、熱、溫、涼四種屬性,還有酸、辛、苦、咸、甘五種味道。食物的屬性與味道的不同,影響著其對身體作用的不同。

所謂飲食養生,就是按照中醫理論調整飲食,注意飲食宜忌,合理地攝取食物,以增進健康、益壽延年正確的飲食能夠扶正補虛、瀉實祛邪從而達到防病益壽的目的。「藥補不如食補」,重視飲食養生,為身體保健護航才是最重要。

*求你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使我也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我需用的飲食。 — 箴言第30章8節

Keep falsehood and lies far from me; give me neither poverty nor riches, but give me only my daily bread. — Proverbs 30:8

養生之道系列 – 健康飲食 (上)

在日常生活中,飲食習慣可謂千變萬化。傳統飲食文化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改變,良好飲食習慣和生活,對健康長壽起了積極改善的作用。相反地,不良的飲食習慣卻給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很多疾病都是與現今社會速食/外食文化有著莫大的關係。

限食可使機體免疫力保持旺盛,延緩免疫系統的衰退過程並影響內分泌系統

《黃帝內經·素問》中將「飲食有節」列為養生五法之一。科學研究證實,限食可使機體免疫力保持旺盛,延緩免疫系統的衰退過程並影響內分泌系統,改善機體代謝功能,令體溫降低,減少疾病的發生。醫學家亦指出,我們在飲食上最容易犯錯的地方是『進食過多』,造成攝取的營養和熱量過剩,導致組織器官的老化。

每天三餐要定時定量,保持平衡及營養。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減少在外就餐,多與家人共同進餐。每天進餐的次數與間隔時間,應根據消化系統的功能、食物從胃內排空的時間來確定。在一般的情況下,進食時間應為:早餐 6:30-8:30;午餐 11:30-13:30;晚餐 18:00-20:00。三餐的時間應相對規律,且定時定量,不宜飢一頓飽一頓。

早餐15-20分鐘;午、晚餐30分鐘左右。進餐時間不宜過短,也不宜太長。進餐時間過短,狼吞虎咽,不利於消化液的分泌,影響食物消化,會引致腸胃不適。進餐時間太長,會不斷攝取食物,甚至暴飲暴食,造成熱量過剩,影響健康。

正確的進食順序應該是先喝一小碗湯,然後緩慢地進食蔬菜、肉類、米飯等主食,半個小時後,再進食甜品或水果。

在進食主餐前,適當地喝一點湯,是為了使胃做好消化食物的準備,同時也是為進食過程體液的消耗做好儲備。喝湯暖胃後,開始進食蔬菜、肉類和米飯,再間隔半個小時或以上,才進食水果。因為主食含有大量的澱粉質和蛋白質,胃需要兩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來作消化;如果飯後馬上進食甜品水果,不但會增加胃的消化負擔,還會因為胃內物過盛,導致水果被堵塞在胃內。水果成分在體內的常溫狀態下,容易腐爛產生毒素,傷害胃部。還有些人習慣在飯後馬上喝一點湯或者白開水,其實,這樣也是錯誤的。飯後胃內正需要大量的胃酸消化食物,此刻飲用湯水或白開水,會沖淡胃酸的濃度,容易引致胃部不適。

「善養生者,食勿令飽,飲勿令過。」七八分飽、進食適中就是健康飲食的重要原則。

*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 — 約翰福音第6章35節

And this was the answer of Jesus: I am the bread of life. He who comes to me will never be in need of food, and he who has faith in me will never be in need of drink. — John 6:35 

正確面對「壓力」- (下)

壓力到底是什麼?又是因何而來?當遇到壓力時,要怎麼處理才是最好?我們先解釋一下「壓力」的意思,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壓力大致上可以分成三個不同的範疇。

  1. 當我們受到外在的環境刺激,又或是因某件事情而感到緊張或焦慮時,這事物或事情本身就是壓力的主題。
  2. 壓力是一種處於緊張狀態時的情緒及身心的反應,可以分成心理及生理上兩個不同的層面。「心理反應」是所謂的”覺得緊張”,「生理反應」是指心跳加速、胃部緊縮、手心出汗等等。
  3. 壓力是一個對抗和反對抗的過程,在過程中,我們會透過行為、認知、情緒的䇿略來改變刺激物所帶來的衝擊,但每個人因性格特徵、對事物的認知、應對方法的不同而會有所差別。
處理壓力的方法可分為「處理困擾」和「減輕不適感」

處理壓力的方法可分為「處理困擾」和「減輕不適感」兩種。

  • 處理困擾 – 直接改變壓力來源。
  • 減輕不適感 – 通過調節自己,消除不良或負面的情緒。對可能出現的過度壓力要有心理準備和正確的認知,並作出適當的排解。
  1. 當面對壓力時,我們應先讓自己暫停下來歇一會;讓腦袋保持清醒的思考狀態,有時候停一停、想一想,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和收穫。
  2. 了解自己的能力所在,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必要時可以適當地降低自己的期望值。
  3. 保持良好的心態,多利用社會支援系統,有需要時尋找適當的協助或與人傾訴。有事不宜憋著,說出來反而會比較輕鬆,說不定事情就可找到化解的方法了。
  4. 積極面對人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保持著一份應有的自信和豁達的心。緊記「知足常樂」,臉上常掛著笑容的人,煩惱都會遠離他多一點。

日子總是要過的,苦著臉過是一天,笑著臉也是一天,何不選擇讓自己快樂多一點呢?

*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那和華,祂必扶持你;祂永不叫義人動搖。— 詩篇第55章22節

Cast your burden upon Jehovah, And He will sustain you; He will never allow the righteous to be moved. — Psalms 55:22

養生之道系列 – 一日之計在於晨

一個想擁有健康和長壽的人,就必須堅持早起的習慣。早睡早起,加上好的心態、健康飲食、及時調理,身體就能處於「最佳」狀態。不早起,陽氣沒有生起來,人就乏力,同時還愛發脾氣;脾氣大,體內的邪火也大,起得越晚,睡得越久,反而會越累。

無論是年輕人或是長者,早上沐浴於晨光之中,更能使人心曠神怡。

早起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研究顯示,無論是年輕人或是長者,早起者的情緒表現會顯得更積極,自我健康感更好。若天氣佳,早上沐浴於晨光之中,散散步、呼吸清晨的新鮮空氣,更能使人心情舒暢、心曠神怡。

長期早睡早起,新陳代謝順暢,皮膚會變得更好,黑眼圈也會變淡。相比之下,那些晚睡熬夜,白天不起的人,即使同樣每天睡7小時,樣貌會顯得較為蒼老。熬夜會導致內分泌失調,所以也是發胖的主要因素。如能按時休息,早早起床,再配合適當的鍛煉,不僅不會發胖,還可保持身體健康、身材苗條。

由於早起的關係,感覺時間變多了,不再是時間在追趕你,而是你在指揮時間,就不會再有焦慮感了,患上抑鬱症的風險也會減低。充足的睡眠,有助改善大腦注意力和記憶力,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複雜的問題。

多項研究顯示,睡眠不足會增加患病率的機會;早睡早起可增強免疫力,有助預防感冒等病毒的感染。不僅如此,早睡早起還可大大降低心臟病、腎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即使生病,康復時間也會較快。

早起後做什麼?

早上醒來後,切忌立即起身,應該慢慢睜開眼睛,先躺在床上輕輕活動一下四肢,幾分鐘後再慢慢起來,然後在床邊坐3-5分鐘才站起。起床後先喝一杯溫水,因為清晨的血液比較黏稠,建議起床後應慢慢、小口小口地喝下一杯約40℃左右的白開水。

專家認為早上不適宜進行較劇烈的運動,但建議利用起床後的黃金10分鐘,做一套簡單的養生操,可有助鍛練身體、增強體質。

* 懶惰人哪,你要睡到幾時呢?你何時睡醒呢? — 箴言第6章9節

How long will you be sleeping, O hater of work? when will you get up from your sleep? — Proverbs 6:9

養生之道系列 – 莫生氣!

「生氣」是人類最常表現出來的情緒反應,有些人比較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有些人天生就屬於烈火性格,基本上任何東西都可以成為他突然暴怒的觸發點。不過總是愛生氣的人,其實大部份都擁有著一個害怕受傷的靈魂;就是因為怕受傷,所以先聲奪人,看起來像是在對別人生氣,但實際上,其實是在氣自己。

那麼,人到底為何會生氣呢?

  1. 受到阻礙:有一個目標想達成,但受到某些事或某些人的阻礙,而無法按照自己的計劃去完成。
  2. 受到不舒服的刺激:某個痛點被踩到,某句說話或行為促發了其負面的感受。
  3. 過度忍耐:這件事情本身只是一個導火線,可能在事情發生之前,已經忍耐很久了,所以籍此機會連同過往的新仇舊恨,一次性的全部被引爆出來。

如果一個人長期習慣使用「暴怒」的方法來溝通,這其實是「表裡不一」的現象。無論是氣別人,還是氣自己,生氣始終傷元氣又傷和氣。有一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那麼,應該怎樣做才可以令自己不生氣呢?首先,讓我們先從中醫的角度去看。

  • 肝主疏泄 大怒傷肝 – 大怒會影響肝的運行,造成淤積,進而對肝臟造成損害。 肝傷則脾傷 ,消化易失調 。
  • 肝腎同源 常生氣易腎虛 – 如果肝長期不正常,必然會影響腎的功能。因此,常生氣的人,肝必然受損,久而久之,出現腎虛的可能性也很大。
  • 氣根源於息,息調則氣調 – 氣調則一身之中無不流通四達,百脈安和,神情清爽泰然,即使勞力也不是很煩苦。
學會以理智駕馭情感,讓自己活得更健康光彩

百病「氣」為先,我們都明白健康非常重要,但並不是有錢就能夠擁有健康,也不是有權就能夠健康長壽。幸福並不是用金錢和權力可以衡量,在已經解決了溫飽以後,擁有健康身體的良藥,就是要先擁有一個好心情。不生氣,不是要你沒有情緒,而是選擇對負面情緒「已讀」但卻「不回」。讓我們都能善用理智,將情緒引入正確的渲洩渠道,學會以理智駕馭情感,讓自己活得更健康光彩,讓自己變得更親切動人!

*你不要心裏急躁惱怒,因為惱怒存在愚昧人的懷中。— 傳道書第7章9節

Be not quick to let your spirit be angry; because wrath is in the heart of the foolish. — Ecclesiastes 7:9

養生之道系列 – 早睡早起身體好

2017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 (美國三位遺傳學家):霍爾 (Jeffrey C. Hall)、羅斯巴什 (Michael Rosbash) 和揚恩 (Michael W. Young),他們分析了生理時鐘的工作原理,研究動植物和人類如何適應這種生物規律,與地球自轉保持同步。研究結果顯示,當我們的作息和體內的「計時器」(生理時鐘) 不一致時,罹患疾病的風險便會提高。

到底早睡早起對身體有哪些益處呢?

  • 有益心臟、免受疾病困擾 – 熬夜不單給自己的身體帶來壓力,更會讓血壓和膽固醇升高,給心臟帶來健康風險。長期於這種生活節奏中,感染癌症或者其它心臟類疾病的風險亦會增加。
  • 減緩壓力、提昇記憶力 – 安穩的睡眠有助釋放出日常生活中所產生的壓力,使身心得到放鬆,早起之後思路會變得更加清晰。
  • 有助新陳代謝、保持體型 – 身體需要排出一些我們不需要的毒素,睡得太晚會影響排毒的過程。
  • 減少罹患癌症的幾率 – 晚上睡覺有光的話會減少褪黑激素的含量,而抗黑激素能夠促進睡眠,讓我們不容易罹患癌症。所以晚上睡覺要保持房間黑暗並且早睡,才能促進褪黑激素的產生。
早睡早起身體好!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

根據中醫子午流注學說,十二時辰正好和中醫的十二經絡對應起來。每條經絡對應一個時辰中運行最為活躍。由於時辰在變,因而不同的經脈中的氣血在不同的時辰也有盛有衰。中醫哲學主張天人合一,認為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在凌晨1點至5點期間,人都應該處於睡眠的狀態中,所以應當休息。

  • 亥時 (21點至23點) – 「三焦經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諸氣,通調水道的作用。亥時三焦能通百脈,所以亥時睡眠,百脈可得通調。
  • 子時 (23點至1點) -「肝之餘氣,洩於明膽,聚而成精。」子時前入睡者,晨醒後頭腦清晰、面色紅潤。因為這個時候「養」的是「剛剛生發起來的陽氣」,如這個時候不休息,陽氣沒有養住,就會耗散人體最寶貴的生機,則會氣色青白,眼眶黑,頭暈目眩。
  • 卯時 (5點至7點) -「肺朝百脈,主治節,肺與大腸相表裡。」肺將充足的新鮮血液佈滿全身,促進大腸進入興奮狀態,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與營養、排出渣滓的過程,所以6點到7點起床後是最好的排便時間。
  • 辰時 (7點至9點) -「胃經旺」在這時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應吃溫和養胃的食品,不宜吃乾燥油膩的食物。

*你們清晨早起,夜晚安歇,吃勞碌得來的飯,本是枉然;惟有耶和華所親愛的,必叫他安然睡覺。— 詩篇第127章2節

It is of no use for you to get up early, and to go late to your rest, with the bread of sorrow for your food; for the Lord gives to his loved ones in sleep. — Psalms 127:2

直式早安圖-正念冥想

經常保持心口一致,身心一如,心中自然平靜自在。

正知、正見,清淨心靈沒有貪、嗔、痴。

靜坐冥想不僅讓人身心放鬆,還可使大腦保持年輕。

冥想可增強記憶力,提升專注力和調節情緒。

通過學習大愛和感恩,才能讓自己覺醒!

經常閉上眼睛深呼吸,覺察呼吸和身體的存在。

冥想能連接能量源頭,提昇自身能量。

定期冥想可讓中年人的大腦年輕七歲半

靈性之所以覺醒,是回應內在與真實契合的渴望。

專注當下;當心轉換,命跟著轉。

冥想在大腦的特定區域增加灰質並減緩自然老化過程中的大腦退化。

真誠的愛與感恩,將使人生越來越好。

冥想目的在於覺醒,參透就不會起煩惱。

偶然放慢生命步伐,靜靜的與內心對話,多一點耐心和理解,少一些煩惱和抱怨,自然就會找到內心的安寧與幸福。

uutw

冥想20分鐘相當於小睡1個半小時,感覺更有精神。

正念練習的態度,是不評價、 耐心、初心、信任、不強求、接納和放下。

愛自己,愛別人,愛這個世界以及感恩所擁有和經歷的一切。

人生沒有重來,隨時都是現場直播,時時正念,活在當下。

冥想可以增強人體

養生之道系列 – 打坐(下)

打坐 (靜坐),可以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消除從生活中生起的煩惱,去除主觀性的迷惑,是防治疾病、增進健康、修養身心的最佳方法。因為打坐,致心一處,使大腦入於靜定狀態,把散亂的心安定下來,心境達到清凈安祥,氣脈自然暢通。

打坐之基本在於調心、調身、調氣。

打坐之基本在於一個環境三個調理:調心、調身、調氣。

  • 調心 – 是打坐的關鍵,打坐的人開始習定時談不上入定,如能達到入靜就已經不錯了。「定」字本身的意義就是把一個東西定住,把所有雜念妄想,定到一個念頭上,能令心專注於一境。
  • 調身 – 打坐的姿式要端正自然,下額內斂,廷胸收腹,肩與胯上下垂直一線。盤坐時可用一個薄枕頭墊在臀下,有助於維持身體的平衡。在冬天打坐時,可用毛毯抱住膝關節以免受寒;打坐完結後要雙腿前伸,兩手按摩腳心,站立後可側仆壓壓腿或下下腰,都有助於血液循環。
  • 調氣 – 要注意呼吸;細而不粗 (不要聽到呼吸的聲音);勻而不湍 (呼吸要均勻,不可緩一下急一下);深而不浮 (吸氣雖入肺部,但意念中要想著它進入下腹)。長期打坐後,身上或會出現像被螞蟻噬咬的感覺 (又癢又疼),這是血脈活躍衝破毛細血管裡,微細病灶的良性表現,幾天後這感覺便會消失。

打坐雖好,但除了一些必要的方法之外,有些地方還是需要注意:

  • 在飯前飯後半個小時內不能進行打坐,孕婦和一些特殊疾病患者亦不太適合作這活動。
  • 選擇有利於入靜的環境,不要在當風的地方或冷氣空調房間內進行打坐。
  • 室內光線明暗適中,空氣流通,溫度舒適;室外要選擇幽靜的地方,避免受到意外的驚撓。
  • 開始打坐前要先作一些暖身活動,讓身體血脈能充分流通,冬季時則需保持衣著寬鬆和注意保暖。
  • 打坐時,要留意一些身體上的特殊反應,如:後腿腳微麻屬正常現象。
  • 初學者如未能順利入定也不用勉強,一切以自然為主,可稍為放鬆心情後再繼續。
  • 最好能在有經驗的人指導之下進行打坐練習,不要盲目嘗試,也不應操之過急。

起初練習打坐時,通常都是信心充足,但當坐了一段時間後,亦看不見有明顯的好處時,信心便會減退。又或者在練習過程中,遇到一些干擾,就馬上停止下來時,就等同前功盡棄了。慢性疾病的發生,其實是從日常生活中慢慢累積而漸漸形成的,因此,治療是需要時間和過程,並不可能一藥而癒。同樣地,打坐的功效也是逐步顯現的,不可能於一個短時期內,所有的疾病便霍然而癒。我們必須要有信心、恆心、耐心和毅力,堅持不斷,寒暑不停,所謂「堅持數年,必有好處,堅持到底,必定勝利。」這是練功者的經驗之談,應該如每日三餐一樣,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份。

*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 — 以賽亞書 第40章31節

But they that wait upon the LORD shall renew their strength; they shall mount up with wings as eagles; they shall run, and not be weary; and they shall walk, and not faint. — Isaiah 40:31

養生之道系列 – 打坐(上)

打坐 (又可稱為靜坐),是佛教裡的一個專用名詞,也是一門養生的藝術。傳統的打坐養生法最早可追溯至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據《莊子》一書中記載,黃帝亦曾向人詢問,學習打坐長壽之道。打坐既可養生延壽,又可開慧增智,故此在佛家、道家、儒家等各類習武練功的門派,與及推崇修身養心的瑜珈當中,對「打坐」都非常重視。

佛、道、儒,對「打坐」都非常重視。

根據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科學家們,對40 名學生進行靜坐生理實驗結果顯示,只要靜坐5至10分鐘,人的大腦耗氧量就會降低17% (相等於深睡7個小時後的變化)。同時間,更發現學生的血液中被稱為「疲勞素」的乳酸濃度,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當身體和精神完全處於放鬆狀態時,其記憶力幾乎是無窮無盡的。研究更發現,打坐的人記憶沒有明顯的飽和點,這正正就是與道家思想中,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論所不謀而合之處。

打坐,是修養身心與防治疾病的最佳方法,但必須持之以恆,才會達到理想的效果。常年練習靜坐,不但能袪除身體各種疾病、強健體魄,更能增長人的智慧,改變人的氣質。無論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得到高度的凈化與均衡的發展,就好像獲得一個嶄新的生命一樣,充滿朝氣與活力。

初學者可以從單盤 (一側小腿貼地,另一側小腿架在其上) 開始,可以墊個坐墊,然後雙腿盤坐,即兩隻腳都架在對側腿的大腿上;上身保持挺直,雙手交叉虛放在肚臍處,沉心靜氣、排除雜念,打坐20至30分鐘便可。

  • 雙盤人人可練,即使60歲開始練起;若每天堅持雙盤坐20分鐘,日常基本百病不生,到70歲還可以輕鬆爬山。
  • 雙盤的姿勢是腳踝壓住大腿內側的大動脈,為了打通動脈,心臟會加大力量泵血,因而能打通腿部血脈,並同時把胯關節打開。
  • 在打通腿部血脈前,由於雙腿動脈不過血,因此全身血液都集中在上半身;但當心臟開始加大供血力量時,五臟六腑會得到大量的供血,迅速改善臟腑機能,並促進大腦供血。
  • 具體的練法是上座之前先做些開胯運動,然後試著雙盤,直到盤上,然後忍痛,盤坐時間可慢慢加長。
  • 開始練時,會持續腿疼、腰疼;但當雙盤練成後,腎氣充足,脊背挺直,打坐就不會再有腰疼。

靜坐養氣也是為中醫學理論所提倡的,中國古代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內就曾經提到:「恬淡虛無,其氣從之;精神記憶體,病安從來?」所以千萬別小看這個簡單的動作,除了可提高身體柔韌性,減少運動損傷幾率外;經常練習還可以鍛鍊腿部、腰部的力量,提昇個人的專注力,增強記憶力,還能有助於養生保健,達到心神合一的效果。

*親愛的兄弟啊,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的靈魂興盛一樣。— 約翰三書第1章2節

My loved one, it is my prayer that you may do well in all things, and be healthy in body, even as your soul does well. — III John 1:2